知識點3:風的總結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一、風向的判斷
風向:指風來的方向
2.等壓線:①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
②判斷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規(guī)律:南半球向左偏轉,北半球向右偏轉,赤道上無偏轉。
③判斷高空還是進地面。
規(guī)律:高空無摩擦力,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或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
近地面有摩擦力,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斜交(或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成銳角)。
二、風力的判斷
規(guī)律:地面溫差大,氣壓差大(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三、影響風力、風速的因素
1.溫差
規(guī)律:地面溫差大,氣壓差大(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風速快。
2.地形
3.地面性質——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摩擦力等。
四、大氣環(huán)流
1.風帶:0°—30°N,東北信風帶;0°—30°S,東南信風帶;
30°—60°N,盛行西風帶(西南風);30°—60°S,盛行西風帶(西北風);
60°—90°N,極地東風帶(東北風);30°—60°S,盛行西風帶(東南風)。
2.季風環(huán)流:熱帶季風氣候: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東南季風;冬季,西北季風;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東南季風;冬季,西北季風。
3.赤道兩側風向的改變:
①赤道以北:幾內亞灣北部熱帶雨林氣候、索馬里半島東部沿岸熱帶沙漠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菲律賓北部)風向一樣。
西南季風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
②赤道以南: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風向:夏季,西北季風;冬季東南季風。
西北季風成因:北半球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
4.海南島(熱帶季風氣候)、臺灣島(南部熱帶季風氣候、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風向:
夏季主要受東南季風影響,冬季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
總結:除上述2、3、4以外,其余地區(qū)按1風帶分析。
五、其他判斷風向的方法
1.風向符號圖
風向:從風尾開始沿風桿指向風尾另一側。
2.風玫瑰圖(一段時間內,風向的頻率。)
方法:找最大坐標,就代表最大風頻,也就是盛行風向。
如上圖中年平均風頻最大是北風,夏季最大風頻是西南風,冬季最大風頻是東北風。
如上圖①為最大風頻,盛行風為北風,②為最小風頻,③④為最大風頻,③盛行風為東北風,④盛行風為西南風。
例題:下圖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亞大松巴哇火山爆發(fā)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讀圖回答下題。
根據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況,可推測火山爆發(fā)期間的風向是
A.西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答案:B
綜合分析幾年來的高考命題,判讀某地的風向或利用某地風向來解決問題,在各地高考題中,多次出現。我總結了一下,試題大致通過等壓線分布圖;風向符號圖、風玫瑰圖;當地的氣候類型或所處的風帶;根據風所造成的某種現象(如沙丘的形狀、工業(yè)區(qū)的布局、某種大氣污染物濃度分布、火山灰厚度分布、旗幟的飄向等),來考查學生對風向的判讀。在近兩年綜合題中往往考查風向對當地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判讀風向沒有設問,但風向對解題起關鍵作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