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一)對氣候的影響
1、平衡全球熱量和水分: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和水分的輸送和交換。
2、對沿岸氣候的影響:
①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
②沿海地區(qū)氣候延伸方向與洋流流向一致。
如下圖所示:澳大利亞東西兩岸不同景觀,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西部是沙漠,說明西部降水少,東部則綠樹成蔭,說明東部降水多,為何東西兩岸降水差異如此巨大──洋流,西岸是澳大利亞寒流,對流經(jīng)的沿岸地區(qū)影響很大,降溫減濕,使該處降水稀少,東岸是澳大利亞暖流,對流經(jīng)的沿岸地區(qū)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使得此處降水多。
a、熱帶雨林氣候
中美地峽東部M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形成與墨西哥灣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有關;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②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形成與馬達加斯加島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有關;
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形成與東澳大利亞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有關;
巴西東南部(乙)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形成與巴西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有關;
幾內亞灣北部(N)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形成與幾內亞灣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有關。
b、熱帶沙漠氣候
索馬里沿岸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的形成與索馬里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有關;
南美洲西岸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的原因與秘魯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有關,而且洋流向北流的方向使氣候也向北延伸。
非洲西岸熱帶沙漠氣候氣候(A、撒哈拉沙漠西岸)形成的原因與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有關,而且洋流流的方向與氣候延伸方向一致。
美國西南部(陰影)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形成的原因與加利福尼亞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有關;
c、亞熱帶季風氣候
日本和美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分布(陰影)比我國向北延伸(高出5個緯度)的原因與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洋流向北流)有關;
d、溫帶海洋性氣候
歐洲、北美洲西海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陰影)向北延伸的原因與北大西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向北流)有關。
e、亞寒帶針葉林
亞洲東部、北美洲東部的亞寒帶針葉林分布緯度較低的原因與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使沿岸降溫減濕有關。
3、對海洋水溫的影響。
規(guī)律:①同一緯度,暖流使水溫升高,寒流使水溫變低。
如:俄羅斯北部摩爾曼斯克形成“不凍港”的原因:北大西洋暖流使水溫升高。
如:下圖同一緯度C受暖流影響,A受寒流影響,所有溫度C高于A。
②在海洋上,使等溫線發(fā)生彎曲,等溫線彎曲方向與洋流流向一致。
甲處等溫線向南彎曲,可以證明甲處洋流向南流。
③在陸地上,使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分布。
如下圖A處等溫線與海岸線平分布的原因受本格拉寒流影響。
例子:
①、歐洲西部甲、乙、丙三處等溫線分布特征及成因
甲處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成因:北大西洋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
乙處等溫線向北彎曲,成因:北大西洋暖流使水溫升高。
丙處等溫線向南彎曲,成因:山地,海拔高,使氣溫變低。
②、南美洲西岸C、南美洲東岸D等溫線分布特征及成因
南美洲西岸C處等溫線向北彎曲,成因:秘魯寒流使水溫降低。
南美洲東岸D處等溫線向南彎曲,成因:巴西暖流使水溫升高。
4、對鹽度的影響
影響鹽度的因素:
①氣候: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關系
規(guī)律:從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qū)(23°26′---30°)向南向北降低。
副熱帶海區(qū)鹽度高的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蒸發(fā)量大,降水量少,鹽度高。
赤道附近鹽度較低的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量大,鹽度較低。
②同一緯度,有無河流注入。
規(guī)律:有河水注入,起到稀釋作用,鹽度較低。
如:離長江口越近鹽度越低的原因:離長江口越近,有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釋作用,鹽度較低。
③同一緯度,暖流使鹽度升高,寒流使鹽度降低。
如:下圖中A出等鹽度線向北彎曲的原因:北大西洋暖流使鹽度升高。
5、厄爾尼諾現(xiàn)象和拉尼娜現(xiàn)象
①發(fā)生地點: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赤道南美洲西部海域)
②原理:洋流導致海水水溫異常,從而導致氣候異常。
a、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海域水溫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較低,形成下沉氣流導致南美洲西部氣溫涼爽干燥,而赤道附近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水溫高,氣流上升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高溫濕潤。
b、異常年份:某些年份,東南信風弱,秘魯寒流比往年弱,赤道逆流使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赤道南美洲西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形成上升氣流,使南美洲西部降水量增大,形成暴雨洪澇災害,而赤道附近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水溫變低,氣流下沉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干旱,甚至引起森林大火。
經(jīng)常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12月25日)前后,南半球夏季。
c、異常年份:某些年份,東南信風強,秘魯寒流比往年強,赤道逆流使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赤道南美洲西部海域)水溫比往年低,形成下沉氣流,使南美洲西部降水量減少,比往年更加干旱,而赤道附近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水溫高,氣流上升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降水比往年增多。
經(jīng)常發(fā)生在南半球冬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