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的降水特征
(1)我國夏季風進退規(guī)律與鋒面雨帶的推移
①正常年份:4、5月份雨帶控制在南部沿海;6、7月份北上,雨帶控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形成江淮準靜止鋒(梅雨季節(jié));7、8月份北上,雨帶控制在華北、東北地區(qū),此時,江淮地區(qū)受高壓(反氣旋)控制,發(fā)生伏旱;9月份雨帶南下,10月左右雨帶結束。
②異常年份:夏季風強盛,向北推進快,易造成北澇南旱;夏季風弱,向北推進慢,易造成北旱南澇。
(2)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配規(guī)律及原因、影響
(3)中國等降水量線分布
①800mm等降水量線通過秦嶺、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它與我國一月份的0°等溫線大體是一致的。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也是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③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燒寮
成因——a冬季位于東北季風的迎風坡,夏季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冬、夏季風均帶來大量的海洋水汽;b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③夏秋季節(jié)受臺風影響,有臺風雨;c附近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該地還是我國少有的多冬雨的地方。因為,冬季該地盛行的東北季風來自海洋,飽含水汽的海洋氣流受到地形的抬升,就形成綿綿冬雨。)
④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成因——深居內陸,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4)干濕地區(qū)——根據(jù)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劃分成四類干濕地區(q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