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春日的陽光,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2025年3月22日,江西省教育廳2024年度國培計劃"雙名工作室培訓"項目在革命圣地井岡山拉開帷幕。來自全省的"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骨干成員齊聚會議廳,共同開啟教育智慧的探索之旅。
上午,我們聆聽了“國培計劃”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師工作與研究部主任于維濤教授,于維濤教授帶來的精彩講座,下午則參與了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原校長、貴州省臺江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陳立群先生的專題研討,收獲滿滿,受益匪淺。
以教育家精神,鑄就時代“大先生”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于維濤教授以《以教育家精神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大先生"》為題,系統(tǒng)闡釋新時代教育者的使命擔當。他指出,"大先生"應是知識傳授者、價值塑造者、思想引領者與社會責任承擔者的多維統(tǒng)一體。
三大核心命題:
1.從“有”到“特”:國家教師制度“五五”遞進設計交互規(guī)律邏輯
于維濤教授首先強調(diào)了國家教師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五五”遞進設計的理念,旨在通過系統(tǒng)設計和周期性推進,實現(xiàn)教師隊伍的整體優(yōu)化和個體成長,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特色的教育家精神。
2.從“嚴”到“研”:以標準筑牢教師強國源點
于教授接著分析了教師標準的重要性,強調(diào)高標準是建設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的關鍵。他提倡從嚴格的管理導向轉向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探索創(chuàng)新,提升教育質(zhì)量。
3.從“明”到“銘”:哲理記錄教師跨越“成熟陷阱”歷史進程
在講座的最后部分,于維濤教授分享了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哲理,指出教師應避免陷入“成熟陷阱”,并通過記錄成就和挑戰(zhàn),激勵教師在教育事業(yè)中不斷前行。于教授的講座鼓勵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擔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凝練教學成果,賦能教育發(fā)展
于維濤教授針對名師名校長申報教學成果的疑問,帶來了題為“教學成果申報書凝練的立意與方法”的深入講解。于教授詳細闡述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的級別定位、政理依據(jù)、評審特點以及撰寫策略,為我們申報教學成果獎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他強調(diào),撰寫教學成果申報書需要進行戰(zhàn)略思維、問題思維、系統(tǒng)思維、學術思維和評審思維,并分享了優(yōu)秀成果的撰寫經(jīng)驗,如構建清晰的邏輯框架、突出亮點、理實雙融、佐證有力等。
在講座結束后,金小玲老師就“快樂英語”特色教學模式的成果申報提出了實踐困惑。于教授在肯定其“以生為本”的教育情懷后,從成果申報維度提出三項指導建議:強化原創(chuàng)獨特性,聚焦選題精準化,突出時代前瞻性,服務國家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
深耕教育情懷,點亮學子夢想
2025年3月22日下午,杭州學軍中學原校長、貴州省臺江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陳立群以《教育情懷與智慧》為題,結合四十載教育實踐,深度闡釋了新時代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理念。
四大教育哲學:
以“人”為本:教育的原點與初心
陳立群開篇強調(diào),教育的本質(zhì)是“人”的事業(yè)。他回憶在臺江支教時,面對基礎薄弱的苗族學生,提出“有類無等”的理念:“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教育者首先要對生命心懷敬畏?!彼窒砹朔皆綆X家訪100余戶貧困家庭的經(jīng)歷,堅持“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用行動詮釋“教育是幫助,更是喚醒”。
尊重成長規(guī)律:讓童心穿越人生
針對當下教育功利化傾向,陳立群指出:“孩子首先是孩子,玩是天性,教育不能異化其自然屬性。”在臺江民中,他推行“安靜學習環(huán)境月”“自主學習活動月”,反對“填鴨式”教學,倡導保護學生的“童心童夢”。他引用自己創(chuàng)辦浙江省首個“宏志班”的經(jīng)驗:“教育不是催熟果實,而是守護種子生長的節(jié)奏?!?nbsp;
從“知識”到“精神”:育人的進階之路
“把學生當學生看,就要聚焦品德、人格、體魄的全面成長?!标惲⑷航Y合臺江民中改革實踐,介紹了“三志教育”(高遠志向、高昂志氣、高雅志趣):通過栽種“志向樹”、開展拉練活動、組織《分享生命中的感動》征文等,構建“知—情—意—行—信”的品德內(nèi)化體系。數(shù)據(jù)顯示,在他的帶領下,臺江民中本科上線率從2016年的28%躍升至2019年的63%,更實現(xiàn)了清華錄取“零的突破”。
教育的“造血”使命:從“輸血”到“傳承”
陳立群特別強調(diào)教育的可持續(xù)性。退休后他婉拒百萬年薪,扎根苗鄉(xiāng)三年,通過“小荷工程”“青藍工程”培養(yǎng)本土教師,推動“同課異構”教學改革,帶出一支“帶不走的骨干教師隊伍”。他將國務院特殊津貼等20余萬元捐出設立獎教金,激勵教師深耕教學?!胺鲐毐胤鲋?,扶志必扶智?!彼f,“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人生的光亮?!?nbsp;
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回響
整場講座中,陳立群數(shù)次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尚師德”“教書育人”的論述,強調(diào)教育者的責任:“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臺下教師紛紛表示,從他“分文不取赴苗鄉(xiāng)”的義舉、“一生只為一件事”的堅守中,深刻體會到了新時代教育家的情懷與擔當。
從杭州名校到貴州深山,陳立群用腳步丈量教育公平,用智慧點燃千萬學子的夢想。正如他在講座中所言:“被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成為學生生命中的‘提燈人’?!?nbsp;
在這場充滿智慧與情懷的培訓活動中,我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感受到了教育家精神的力量。于維濤教授和陳立群先生的講座,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jīng)驗,將激勵我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成為時代的“大先生”,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以教育家精神鑄就新時代的教育輝煌,共同書寫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
當夜幕降臨井岡山,參訓教師們在交流中達成共識:新時代教育者當以"大先生"為鏡,既要心懷"國之大者",亦需深耕"教之微處"。正如陳立群校長所言:"被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愿每位教育者都成為生命的提燈人。"
撰稿:尤麗
編輯:鄧智萍
初審:王利亭
終審:金小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