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之間出現矛盾怎么辦》讀書心得體會
——賀蘭張莉名班主任工作室培養(yǎng)對象王宏越
在家校共育日益重要的當下,家校矛盾成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通過閱讀《家校之間出現矛盾怎么辦》,我對家校矛盾的根源、化解策略及深層意義有了全新認知,也深刻意識到化解矛盾不僅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重塑家校信任、凝聚教育合力的關鍵契機。
一、追根溯源:矛盾背后的認知差異與溝通缺失
書籍中指出,家校矛盾的產生往往源于雙方教育理念的差異、信息不對稱以及溝通方式不當。部分家長對學校教育存在過高期待,當學生成績未達預期或校園活動與家庭教育理念沖突時,矛盾便隨之產生;而學校與教師有時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時、全面地向家長傳遞教育意圖,導致誤解加深。例如,家長認為學校作業(yè)量過重影響孩子休息,而教師布置作業(yè)是為鞏固知識,雙方因缺乏深入溝通陷入對立。這種認知錯位提醒我們,化解矛盾需從“共情”與“理解”出發(fā),打破信息壁壘。
二、化解之道:以溝通為鑰,以信任為基
(一)主動傾聽,換位思考
書中強調,面對矛盾時,教師應放下“防御心理”,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主動傾聽家長訴求。例如,當家長因孩子在校園受委屈情緒激動時,教師先耐心傾聽,不急于辯解,用點頭、回應等方式表達理解,待家長情緒緩和后再共同分析問題。通過換位思考,教師能更深入理解家長焦慮背后的情感需求,而家長也能感受到被尊重,為后續(xù)溝通奠定基礎。
(二)透明溝通,消除誤解
化解矛盾的核心在于信息透明化。學校與教師可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班級溝通群、發(fā)放家校聯系手冊等方式,及時反饋學生在校表現、學校教育動態(tài)。對于爭議性問題,如課程調整、活動安排等,需提前說明背景與目標,主動邀請家長參與討論,讓家長從“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椤敖逃齾⑴c者”。書中案例顯示,某班級通過“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全程體驗課堂與活動,有效消除了家長對教學方式的質疑。
(三)協(xié)商合作,共尋方案
矛盾的化解不應止步于問題解決,更應推動家校達成共識。教師可引導家長從“對立”轉向“合作”,共同探討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學生學習習慣問題,教師與家長共同制定個性化輔導計劃,明確各自職責,定期反饋進展。這種協(xié)作模式既能發(fā)揮家校雙方優(yōu)勢,又能增強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同感。
三、反思與啟示:從矛盾到共育的升華
閱讀與思考讓我意識到,家校矛盾是教育過程中的“試金石”。處理得當,矛盾可轉化為家校深度合作的契機;反之,則可能削弱教育合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以更專業(yè)的素養(yǎng)、更真誠的態(tài)度應對矛盾,將其視為優(yōu)化教育策略、提升溝通能力的機遇。同時,學校也應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如設立家校矛盾調解小組、開展家校共育培訓等,從制度層面預防與化解矛盾。
化解家校矛盾,本質上是一場“信任重建”的旅程。唯有以理解為紐帶、以溝通為橋梁,才能真正實現家校同心、共育未來。未來工作中,我將把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用耐心與智慧搭建家校信任的橋梁,讓教育之路更加順暢、溫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