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和風暖陽,春韻輕揚。
時間如生命之河蜿蜒流淌,在浩瀚的長河里,我們汲取、播撒,用愛鑄就著華美的教學藝術。教學是一塊芳草地,常育常新,常耕常艷,只有懷著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的心態(tài),認真學習,積極探討,努力鉆研,才能看到滿眼的綠意!
5月7日下午,天門市李凡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齊聚一堂,秉承著工作室“小學經(jīng)典誦讀與五六年級寫作的有效融合”這一課題開展了古詩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活動內(nèi)容包括何格老師執(zhí)教的《泊船瓜洲》研磨課,工作室成員評課議課,最后是針對古詩詞教學的讀書分享會。
陽光率性的何格老師,雖然在課堂上一邊咳嗽,一邊用紙巾擦著鼻涕。但她仍然滿面春風,聲情并茂,教態(tài)自然大方,教學風格風趣幽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恫创现蕖肥且皇捉?jīng)典的思鄉(xiāng)詩,何格老師設計引導學生通過“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這一詩句畫出了一幅簡易的地理示意圖,讓學生在自主研學中了解詩人面對近在眼前的故鄉(xiāng)想回去卻又不能回去的矛盾心情。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是全詩的詩眼,何格老師通過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綠”字形容詞做動詞用的精妙之處,并巧妙地啟發(fā)學生運用續(xù)寫的方式,描寫了詩人回到家鄉(xiāng)與家人團聚的場景。學生通過對“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月”字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寫出了“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個月色如銀的夜晚,詩人與家人同坐月下,共飲美酒,和樂融融?!钡募丫?。
何格老師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認真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知難而上,勇敢地挑戰(zhàn)難度很大的古詩教學。以其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醉心古詩教學研究的教育情感,使得她的這堂古詩教學有很多閃光點。
好課是磨出來的,在磨的過程中更是少不了評課議課的加持。課后,工作室全體成員聚在一起發(fā)表自己對本堂課的見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為何格老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靈感。張清元和劉鳳兩位老師都認為,引導學生畫地理示意圖理解詩文含義,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新穎直觀,與為詩文配畫的教學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關于古詩的續(xù)寫環(huán)節(jié),兩位老師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劉老師認為可以通過“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詩來發(fā)散描寫春景,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充分理解“綠”字在詩文中的作用。張老師則支持讓學生續(xù)寫詩人與家人團聚的場景,以此讓學生更能體味詩情、詩味。一時間,老師們分成了兩派展開熱烈的討論,這樣的評課議課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yè)發(fā)展,更能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促進課堂教學生命化,使課堂真正的動起來。
詩歌語言含蓄凝練,意味雋永,古詩詞教學中過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討好,試圖一一對應地用散文語言來翻譯那充滿靈性的詩句,也常常失了詩的神韻。工作室成員利用課余時間,閱讀關于古詩詞教學的書籍,并進行讀書分享。
首先,李凡老師分享了洛夫“不做翻譯做詩人”的觀點,不僅點明了現(xiàn)在的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死記硬背的弊端,也為我們的古詩詞教學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透徹領悟詩情,做個有立場的旁觀者,我們老師要從自身開始自我鞭策,夯實內(nèi)在才能引領學生走向古詩詞拓展延伸的方向。張想嬌老師分享的篇目《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簡析》,從多個教學案例中提取了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白米雪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唐詩解構》這一本書,洛夫先生的“古詩新鑄”是對中國古詩詞神韻的釋放,激勵我們現(xiàn)代語文人對古詩詞做出一種新的追求與創(chuàng)新。
問道語文求本真,喚醒傳統(tǒng)踏歸途。作為一名語文人,我們有責任將母語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中,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學生心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都應心懷信念:讓受過經(jīng)典熏習的孩子們終有一天能在人生成長的某個節(jié)點上,踏入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左手拾時光,右手種芳華。愿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將古詩詞教學與寫作深度融合,眾志成城,開辟“至簡、至易”的大道,何懼道阻且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