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五月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歡慶過勞動者的汗水,紀念過青春沸騰的歷史,回味過溫馨淳淳的母愛。5月14日,在蒙蒙的細雨中,李凡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滿懷著炙熱的情懷,齊聚學校錄播室,開展古詩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李凡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為進一步加深對“小學經典誦讀與五六年級寫作的有效融合”這一課題研究,提高工作室成員自身語文素養(yǎng),齊聚學校錄播室,開展古詩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觀摩活動議程安排為:白米雪老師執(zhí)教的古詩文《暮江吟》第二次研磨;工作室成員評課議課;張想姣老師和張清元老師對工作室成員進行“閱讀與表達”讀書分享。
白老師針對上次磨課反饋建議,對教學設計進行了精心修改。經過第一輪打磨后的古詩文課《暮江吟》,教學重點更為突出,條理更加清晰,如同屋外的綿綿細雨,讓人耳目一新。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白老師采取,激趣導入,引入課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寫景詩歌,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濃厚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诟兄娨猸h(huán)節(jié),白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在讀中悟詩情,在讀中悟詩意。讀到“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白老師結合夕陽美景圖,引導學生感知“鋪”的含義和韻味,孩子們立即聯(lián)想到夕陽的光鋪灑在江面時柔和悅目的美景。讀到”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時,白老師結合新月東升圖,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的妙處,并引導學生用“露似——月似——”造句,孩子們思維的火花瞬間迸發(fā),一時妙語連珠,引得聽課老師頻頻喝彩。秉持“讓閱讀指向寫作”,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教學理念,在最后的寫作環(huán)節(jié),白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將古詩改寫成寫景小短文。學生們厚積薄發(fā),文字如同行云流水般流暢舒展。將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圖刻畫得淋漓盡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币还?jié)好課,需要通過反復的打磨與研究才能得來。在研課環(huán)節(jié),費依夢老師認為,白老師的課以時間為線索,結合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彎月初升圖,露珠晶瑩、月如彎鉤的朦朧夜色圖,邊賞析邊講解,為學生營造了初秋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劉鳳老師結合課堂中的些許瑕疵,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如仿照詩句寫比喻句環(huán)節(jié),劉老師認為,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揣摩“月”與“珍珠”的特點后,再加以描繪。李凡老師說:“白老師的課,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給工作室成員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視聽盛宴?!蓖瑫r,指出課堂中些許不足之處,建議白老師在精講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詩中有畫品意境,畫中有話學改寫來引導學生學習。
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李凡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共同追求,在最后的閱讀與表達專題研討環(huán)節(jié),張清元老師以“指向語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課題,就“閱讀”如何“指向寫作”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大家呈現(xiàn)了大量教學實踐中的精彩案例。張老師說:“語文課本是經過專家層層選擇的結果,每一篇課文都是值得贊嘆、學習和借鑒的。作文教學,應以語文課本為基石,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寫作思路。”最后,張想姣老師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指出作文教學應當結合文本,引導學生在課文基礎上進行摘抄、背誦。學生只有掌握了好詞好句,才能為寫作做好鋪墊,做到厚積薄發(fā)。同時以學?;顒訛樗夭膶懼苡?,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之一,即能做到有話說,有事寫,又能讓學生細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此次研課活動如同沁人心脾的暖風,悠悠揚揚;如同窗外綿綿細雨,飄飄灑灑,潤物細無聲,滋潤人心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