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教育部金小玲名師工作室云南省唐愛芬工作站開展了閱讀《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第二章復盤分享會。
唐愛芬老師首先做了發(fā)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沒有興趣就沒有智力的發(fā)展,就沒有教學,就沒有知識?!敖處煕]有學習,如何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呢?所以我們要閱讀。而書籍,恰如那茫茫大海上的燈塔,散發(fā)著溫暖而堅定的光芒,引領我們穿越知識的浩瀚海洋。
因此,我們工作站各位成員滿懷著對知識的熱忱與對閱讀的熱愛,齊聚于此,共同開啟一場專屬于書籍的奇妙盛宴,來談談學習《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第二章后的感悟,并由來自各個學校的老師們分享了自身閱讀學習的所思、所想、所得。
附研修照片:
翻開金小玲老師主編的《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第二章,仿佛推開了一扇教學新視界的門。書中對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策略的深入剖析,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力的喚醒。金老師團隊以"真課題"為基石,扎根課堂實踐,將"愉快"二字從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可落地的教學智慧,讓我對英語教學的本質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二章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愉快課堂"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書中提出,英語課堂的"愉快"并非簡單的課堂游戲或趣味活動堆砌,而是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和情感浸潤,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體驗思維的躍動與交流的成就感。金老師強調的"情感共鳴策略"令我深受啟發(fā)。書中指出,教師的狀態(tài)是課堂氛圍的晴雨表,一個帶著微笑走進教室、用眼神傳遞鼓勵的教師,本身就能成為愉快課堂的催化劑。我特別注意到案例中教師通過"錯誤日記"記錄學生成長,將失誤轉化為學習資源的設計——這不僅是教學智慧的體現,更傳遞出對學生的真誠接納。當教師卸下"權威者"的面具,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討論,當課堂允許笑聲與質疑并存,學生才能真正敞開心扉,讓英語學習成為情感表達的自然延伸。
金老師的實踐研究啟示我們:當課堂能夠喚醒學生對語言的好奇、對交流的渴望、對成長的自信時,教育便真正實現了"真成長"的承諾。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遞者,更要成為學習生態(tài)的營造者,讓每一節(jié)英語課都成為師生共赴的思維盛宴,讓語言學習在愉悅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綻放出生命的活力。
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之帆,成長之舟
在閱讀金曉玲老師主編的《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中第二章關于“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實施策略”的章節(jié)后,我仿佛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到了前行的新航標。
書中提及的創(chuàng)新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對教學的新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情境,讓我看到英語教學不應局限于教室的四堵墻和書本的文字間。那些生動的情境,是學生們放飛語言夢想的翅膀,是他們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我表達的舞臺。當學生們在情境中自如交流,那流利的英語仿佛是最美的樂章,奏響了成長的旋律。教師角色的闡述,則似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與學生相處的點滴。我們不僅是師長,更是伙伴、對手與朋友。在課堂上,我們與學生共同探索知識的奧秘,分享彼此的見解,在思維的碰撞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課后,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關愛與支持,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堅強后盾。關注課堂動態(tài)生成,宛如靈動的風,為教學帶來無盡的活力。每一個不經意的思維閃光,每一次熱烈的討論,都是創(chuàng)新的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中便能茁壯成長。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愿以創(chuàng)新為帆,以對學生的愛為槳,在英語教學的海洋中,引領學生駛向成長的彼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英語的世界里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讓創(chuàng)新之花在課堂中永遠綻放!
讀金小玲老師主編的《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第二章后,我深刻感受到英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沃土。書中對愉快課堂的實踐研究,既展現了教學策略的科學性,又蘊含著對教育本質的人文思考。
甘小凡老師的“十種方法”讓我重新審視課堂的活力之源。形象感染法中,教師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瞬間凝聚學生注意力的場景,讓我明白課堂的“溫度”始于教師對細節(jié)的雕琢;目標引導法以激勵代替命令,如同點亮學生心中的火種,賦予學習以方向與動力;而趣味激發(fā)法則像一劑靈藥,讓枯燥的語法在游戲中“活”過來。這些方法背后,是對學生心理的精準把握,更是對教育初心的堅守。
林清文老師對語言藝術的詮釋,讓我意識到教師語言不僅是工具,更是思維的橋梁。全英語教學營造的沉浸感、精準表達的引導力,都在無聲中塑造學生的語言思維。而金小玲老師倡導的“以活動為中心”模式,則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劇本創(chuàng)作、情景模擬等活動,讓英語從課本走入生活,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犹剿髡摺?nbsp;
這本書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唯有將“人”置于教學的核心,讓知識在情感與實踐中生長,才能打造真正有生命力的英語課堂。未來教學中,我愿以書中智慧為帆,帶領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感受學習的快樂與成長的豐盈。
鄭六坤感悟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英語興趣
近期,通過研讀工作室分享的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篇章,我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愉快教學不僅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成功的關鍵。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沒有學不好的東西。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首先,我認為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老師能歌善舞,吹拉彈唱,學生自然親其師而信其道,自然課堂有凝聚力,說服力,其次應多深入了解學生,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多加以鼓勵,提升自信心,另外,加強非智力因素在學習英語支撐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視英語學習中的困難,積極配合老師,避免社會不良影響。
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影、短視頻、微電影將學生帶入其中,如臨其境,讓學生配音,跟唱,游戲參與等。提升興趣獲取知識。
以豐富的練習手段鞏固興趣,教師在授完新知識之后,要有豐富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參與,鞏固知識,提升教學質量,如定期演講,復述課文、文章朗誦、扮演角色、游戲書面日記等。關注學生情感表現,調節(jié)學生情緒,當發(fā)現學生疲憊時,變換一下節(jié)奏,輕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東西適時調節(jié),活躍氣氛;當發(fā)現學生已聽懂,吃不飽時,可加快節(jié)奏,增加知識密度。所謂張弛有度,體現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教學是技術,需要改進;教學是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
在閱讀金小玲老師主編的《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中第二章的內容時,讓我觸動最大的就是——情境教學。
金小玲老師強調,英語課堂的“愉快”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容易陷入“知識灌輸”的誤區(qū),而忽略學生的主體性。金老師提出的“情境代入法”讓我深受啟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如模擬點餐、旅行對話等),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既能提升參與感,又能降低學習焦慮。例如,書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活動,讓我意識到學生并非被動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角”。
教師要盡可能的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當做課堂的主人。在教授單詞時,可以使用多模態(tài)情境教學來刺激學習的興趣,以便讓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如視覺場景、空間布局、情感體驗等。視覺、聽覺、動覺的多感官刺激,使抽象話題具象化,學生更易理解并主動表達觀點。我覺得情境教學回歸了語言的本質,它讓教室成為了學生的主戰(zhàn)場,讓每個發(fā)音、詞匯、語法都浸透著生活的溫度。
在此,我也有了一些深刻的反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需進一步挖掘與學生日常生活更緊密的素材,避免情境設計“成人化”或“脫離實際”;設計分層情境任務時要針對不同水平學生設計差異化角色(如基礎薄弱的學生負責簡單問答,程度較好的學生承擔復雜敘述),確保全員參與;運用信息技術時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平衡“虛擬情境”與“現實互動”的關系;跨學科融合時盡可能嘗試與科學、美術等學科聯(lián)動,設計綜合性情境任務。
我將以此次研修為起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打造一個“有溫度、有活力、有效率”的英語課堂。
在閱讀金小玲老師主編的《真課題真研究真成長》第二章關于“初中英語愉快課堂教學實施策略”的章節(jié)后,我深受啟發(fā)。明確了只有讓學生愛上英語,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她們才會愿意學、樂意學,才能學得好。
如何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呢?有以下方法:以下是一些讓英語學習變得快樂的方法:
一、創(chuàng)造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
1.裝飾學習空間
可以在學習英語的房間里張貼一些英語單詞卡片、英語海報。擺放一些與英語國家文化有關的小擺件,像英國的大本鐘模型、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小雕像等,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
2.使用多媒體資源
利用英語學習軟件,許多軟件都有豐富的功能。
3.觀看英語動畫或電影也是很好的方式
在觀看過程中,可以模仿角色的發(fā)音,感受英語的語音語調。
二、采用游戲化學習方式
玩猜單詞游戲,一個人用英語描述單詞的意思或者給出例句,其他人來猜單詞。比如描述“它是一種水果,是紅色的,也有綠色的,圓形,表皮光滑細膩,果柄處略微凹陷?!弊尨蠹也鲁觥癮pple”這個單詞。進行單詞接龍游戲,第一個人說出一個單詞,下一個人以前一個人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為開頭說一個新的單詞。語法游戲。結合興趣愛好學習,音樂愛好者。聽英文歌曲學唱。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歌曲,可以通過查閱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來學習單詞和語法。還可以模仿歌手的發(fā)音,提高口語水平。體育愛好者,觀看英語體育賽事轉播,如NBA籃球比賽。在觀看過程中,熟悉體育術語,同時還能聽到解說員用英語解說比賽,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只有當我們把金老師的理念踐行到學習和教學中,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讓班上的學生更愛英語,與各位老師共勉。
閱讀關于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情感教學的內容,深感其對英語教育的深刻意義。情感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溝通與激發(fā)。
寓教于樂原則讓我認識到,課堂應是充滿樂趣與活力的場所。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愉快氛圍、組織多樣活動,能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中樂,樂中學”成為現實。這不僅符合心理學規(guī)律,更讓學習成為積極主動的探索,而非被動負擔。
以情促知原則揭示了情感與認知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情感伴隨認知發(fā)展,教師需為認知創(chuàng)造條件,排除焦慮、羞怯等消極情感,以積極情感推動學習,讓學生在自信中實現“以情促知,以知促情”的良性循環(huán)。
情感互動原則強調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教學是師生共同實踐的過程,教師以自身良好情感引發(fā)學生積極反應,創(chuàng)設交融互動的氛圍,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在實施途徑與策略中,深入體會教材情感、挖掘素材聯(lián)系實際,讓教學更貼近生活與學生內心;“動之以情”建立和諧關系,以教師的情感感染學生,縮短心理距離;情感性評價則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自信,讓評價成為激發(fā)情感的動力。這些方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英語情感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與效果的關鍵。它讓課堂充滿溫度,讓學習充滿動力,不僅傳授知識,更培育情感、塑造人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真研究、真課題、真成長”是引領課堂變革的核心理念。所謂“真研究”,是蹲下身來觀察學生——當發(fā)現半數學生因害怕犯錯而沉默時,我開始研究如何用“容錯機制”破除語言焦慮;“真課題”則是將教學痛點轉化為行動方案,比如針對詞匯記憶低效問題,設計“單詞情景劇”“英語燈謎會”等游戲化任務,讓知識在體驗中自然沉淀。
課堂的“愉快密碼”藏在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尊重里。我曾在“家庭主題”單元創(chuàng)設“英語家譜制作”任務:基礎弱的學生先用短語描述家人,能力強者則用定語從句編寫家庭小故事,最后各組用英語講述“家族趣事”。當看到平時內向的小羽在展示中笑著說出“ My grandpa’s coffee cup has a funny story”時,我深知分層設計不是簡單的任務拆分,而是為每個學生搭建“夠得著的臺階”,讓成就感成為持續(xù)學習的動力。
教師的成長同樣源于“真實踐”。每一次小組合作中的突發(fā)問題、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中的思維閃光,都是值得記錄的研究素材。我會將課堂上的“意外生成”轉化為教研課題,比如從學生改編英語歌曲的熱情中開發(fā)“歌詞創(chuàng)譯”課程,在角色扮演的即興對話里提煉“真實語境下的語法運用”策略。這些從課堂土壤中生長出的課題,讓教學研究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與學生成長同頻共振的活水。
三年實踐印證:當我們以研究者的視角深耕課堂,用課題思維破解教學難題,收獲的不僅是學生在愉快氛圍中脫口而出的自信,更是教師從“經驗型”走向“研究型”的專業(yè)蛻變。這或許就是“三真”理念的本質——在真實的課堂現場尋找教育答案,讓每一次教學嘗試都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階梯。
圖文:劉晉銘
編輯:趙 敏
初審:王利亭
終審:金小玲
0